top of page

《“士”与“知识分子”》


读易中天教授《先秦诸子百家争鸣》,以胜学到许多知识和道理,写出十八篇“千字文”读书笔记,本文为结束篇《“士”与“知识分子”》。

这些“千字文”分别是:1《好学·博学·活学》、2《知道·喜欢·快乐》、3《“一分为三”说“士”》、4《仁爱·兼爱·文武士》、5《有为·无为·隐士》、6《无为·无事·无味》、7《“一分为三”看“孔孟之道”》、8《德·道·无》、9《“一分为三”看“老、庄”》、10《德治·法治·谋士》、11《“一分为三”看“法治”》、12《“一分为三”看“人性”》、13《人牲·畜牲·牺牲》、14《“一分为三”看“礼乐”》、15《天命·鬼神·人文》、16、《天·神·命》、17、《“一分为三”看“圣、贤、君子”》、18《“士”与“知识分子”》。

“春秋战国”时期三百年之久的“百家争鸣”,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,导致秦朝建立“中华帝国”制度,到汉朝又明确《汉字·汉语·汉文化》,国家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。

通过复习历史知识,运用“一分为三”理论,我们知道“春秋战国”时期的“百家争鸣”,都是由“士”主导推动而发展的,都是“读书人”即“知识分子”互动的结果。

因为秦汉以前的社会,阶级“一分为三”:贵族、平民、奴隶。“贵族”又分“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士”为“统治阶级”。“士”为最低一级贵族,他们“有身份无地位,有义务无职务,有事业无产业,有能力无权力”。他们能够“读书”受教育,成为“知识分子”。

由此可知,“士”是介于“贵族”与“平民”之间的“中间阶层”,是推动社会发展的“精英”阶层。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要“养士”、要“礼贤下士”的原因。

其实“士”就是当时的“知识分子”、“自由职业者”。他们“有本事就有本钱;无负担就无顾虑;任自由(心理自由、身份自由、前途自由)就任性”,这就是中国文化流传的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原因。

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剩余产品增加,现代多数国家和家庭都有能力使“儿童”自幼学习“文化知识”,接受“教育”,各个国家和家庭都注重“教育”,注重培养“知识分子”。

中国古人所说的“士”,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“知识分子”。需要明确的是“知识”与“智慧”不完全相同:“知识”属于社会,可以受授;“智慧”属于个人,只能启迪。“读书好”、“考试成绩好”不一定就是“精英”;只有“读书好”有知识,又有“智慧”和“悟性”,有丰富的“想象力”,“德、智、体”全面发展,才是“社会精英”之“士”。

(2016-8-15于伦敦)(2016---057)1000字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王以胜教授,河南焦作人。当过赤脚医生,当过兵,退伍到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。1974年到山西省肿瘤医院进修;1976年在北京日坛医院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进修。1978年从肿瘤科考入河南中医学院读5年中医本科毕业,获学士学位,并任校学生会主席4年。组织同学编写出版《中医字典》。读大学时发表对《黄帝内经》研讨文章,引起学术界关注。1985年任焦作市中医院业务院长。1987年任中国援外医疗队主治中医师,在非洲赞比亚行医2年多。1992年任焦作中医药学校教学校长。主编出版发行《针灸推拿学》,《临床疾病心理学》等3部著作。1993年晋副主任中医师。1999年晋主任中医师、河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,应邀公派赴伦敦北京同仁堂坐堂行医。

2008年退休后任世界中医药学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筹委会顾问,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养生保健知识,倡导用“一分为三看世界”方法论研究中医药学。2010年又回伦敦北京同仁堂行医。现在英国退休后到康泰公司,继续为中医事业发挥余热。

行医地址:康泰中医药公司伦敦第11诊所。在伦敦Leicester square地铁站下车后,向查林格中文图书馆方向,近图书馆处。

具体地址:14 Charing Cross Road, London WC2H 0HR。

诊所电话:020 7240 3090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