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浅谈中药治疗盆腔炎


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、盆腔腹膜发生炎症。临床分为急、慢性期。本病多为月经期或产后体质虚弱,摄生不慎,感染邪毒,湿热瘀滞于子宫、胞脉、胞络所致。初期湿热与血气相搏,蕴蒸不解,则正虚邪盛,呈慢性炎症反应,常可急性发作。临证常有下腹痛、发热、带下,甚者出现脓性包块等症状,故中医归属于“腹痛”、“热入血室”、“带下”、“癥瘕”之范畴。

【诊断要点】

  1. 主要症状为下腹持续性疼痛,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。

  2. 急性期伴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等症状。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。

  3. 慢性期伴有腹痛、月经不调、痛经或不孕等症状。

  4. 妇科检查:下腹部压痛;子宫体压痛,附件增厚或有包块形成,伴有明显压痛。急性期下腹部可有反跳痛,子宫颈有触痛。

【辨证论治】

本病的主症是下腹部疼痛,临证应当根据疼痛的性质、程度及其伴有症状进行辨证论治。一般情况下,凡起病急,疼痛剧烈,伴寒战高热者,多属热属实;若未能彻底治疗,而病状缠绵不愈,或起病较缓者,往往寒热虚实混杂可见,临床当仔细审证。

急性期常见下焦湿热壅盛,当以清利湿热,解毒化滞为治法;慢性期常见气滞血瘀或脾肾两虚证,前者当以行气活血为主,清热利湿为佐,后者则当虚实兼顾;若反复发作,脓肿或包块形成,经药物治疗乏效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。

  • 湿热壅盛证

  • 发热、畏寒、有汗,下腹部及少腹两侧疼痛、拒按,带下色黄如脓,苔黄腻质红,脉滑数。

  • 清热利湿,解毒化瘀。

  • 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加减:败酱草30g,红藤30g,紫花地丁30g,金银花15g,连翘15g,大黄10g,薏苡仁15g,牡丹皮10g,赤芍药10g,桃仁10g。

  • 湿热甚,见口渴不欲饮、胸闷、恶心、尿黄、苔黄腻等症状者,酌加苍术5g,黄柏10g,车前草10g,猪苓10g,泽泻10g;有包块者,酌加䗪虫5g,乳香5g,没药5g。

  • 气滞血虚证

  • 下腹部及少腹两侧疼痛如针刺,甚至有包块,腰膂酸痛,月经失调,带下量多,精神疲惫,舌质紫气或瘀斑,苔薄白,脉弦涩。

  • 理气活血止痛

  • 橘核丸加减:橘核10g,荔枝核10g,丹参10g,赤芍药10g,天仙藤10g,香附10g,川楝子10g,炒延胡索10g。

  • 有包块者,酌加桃仁10g,红花5g,三棱10g,莪术10g,茯苓10g,泽泻10g,墓头回12g。

  • 脾肾两虚证

  • 下腹部及少腹两侧隐隐作痛,甚至牵及腰骶酸痛,带下良多清稀,精神疲倦,四肢不温,大便溏薄,舌苔薄腻,脉细沉。

  • 益肾健脾,和络止痛。

  • 右归丸加减:山药20g,杜仲15g,巴戟天10g,炒牡丹皮10g,茯苓10g,鹿角片10g,香附10g,川断12g,桑寄生12g。

  • 带下量多加芡实10g,金樱子10g,乌贼骨20g,下腹部有包块,加三棱10g,莪术10g,皂角刺12g。

【其他疗法】

中成药

  1. 妇科千金片 每次服6片,1日3次,适用于湿热壅盛证。

  2. 女金丹 每次服1丸,1日2次,适用于虚寒证。

外治法

  1. 灌肠疗法 金银花30g,蒲公英20g,紫花地丁20g,红藤30g,败酱草20g,连翘20g,三棱15g,莪术15g,丹参20g,赤芍药15g,浓煎至100ml,冷却至30~35℃,保留灌肠,每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

  2. 外敷疗法 乳香20g,没药20g,降香末20g,川椒20g,上药细末,用面粉和匀,用时以高粱酒少许,调湿摊于纱布上,置于腹部痛处,其上用热水袋外敷,每日2次,10天为1个疗程。

 

1987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,并被择优留校聘用。2002年获得中医妇科博士学位,师从《中医妇产科》六版教材的主编、全国知名中医妇科专家马宝璋教授。

从事临床\教学\科研工作三十余年,善治各种妇产科疾病、各种疼痛症及疑难杂症。

尤其对先兆流产、习惯性流产、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及月经病的中医中药治疗,具有独到的见解。

诊所地址:36 Gerrard street, London W1D 5QA

联系电话:020 7287 0805

电子邮件:London7@everwell.co.uk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bottom of page